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采桑、養蠶、繅絲、制綢的國家,擁有五千多年燦爛的蠶桑文化。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,了解小動物的生命周期,貫徹“寓教于樂”的教學理念,我校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,開始了他們的養蠶之旅。
在歷時一個月的養蠶活動中,孩子們像小科學家一樣仔細觀察、認真記錄蠶寶寶成長的點點滴滴。
拿到蟻蠶,同學們興高采烈,他們用柔軟的小手給蠶寶寶們清理房間,喂食桑葉。
瞧,在學生們的精心喂養下,蠶寶寶越來越大,顏色越來越淺。當然,它們的食量也隨之大增,每天都要吃掉相當于體重幾倍的桑葉。為了喂飽它們,同學們可忙壞了。
孩子們化身有責任心、有愛心的“小家長”,每天細心地照顧這些弱小的生命??墒怯幸惶?,蠶寶寶們突然不吃也不動了。別著急,那是它們快要蛻皮了。瞧,蛻皮后的蠶寶寶顏色更淺了。
經歷了四眠五齡,蠶寶寶終于開始吐絲結繭,用自己吐的絲把身體包裹起來。
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?!蓖ㄟ^這次養蠶的課程活動,孩子們不僅了解到關于蠶的形態變化與蠶文化等知識,還感知了生命成長的神奇,領略了古人養蠶的智慧,體驗到長期培育和觀察活動的辛苦和快樂。
1.拿到蟻蠶,歡呼雀躍
2.精心喂養,幼蟲成長
3.初見成效,成功蛻皮
4.歷時數天,終于結繭
5.華麗轉身,破繭成蛾
歷經漫長等待,蠶寶寶終于破繭成蛾,完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華麗轉身。
活動結束后,孩子們感觸良多,四(2)班的蔡可歆同學說道:“每天放學后,我都堅持采摘新鮮的桑葉喂養蠶寶寶,打掃蠶床,為蠶寶寶鋪上干凈的床單,無微不至,百般呵護。我欣喜地看著它們的變化和成長,親眼見證著它們一次又一次蛻變!感謝老師,帶領我們參加養蠶活動,讓我們感受到‘養育’對于一個生命成長的意義,感悟生命的神奇偉大!”
家長和孩子共同見證了整個過程?!梆B蠶之樂,不在于蠶,其質在于‘養’,其樂則在于收獲與希望。這次的養蠶體驗,孩子是樂在其中的,每天督促著我們一起去摘桑葉、清理蠶砂,無形中孩子的責任心得到了培養;同時,養蠶也是一個持久的過程,通過養育蠶寶寶,孩子近距離感受到了‘春蠶到死絲方盡’的精彩生命歷程,更從中明白生命的可貴,體驗到了生命應有的價值?!彼模?)班喬一諾同學的媽媽這樣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