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世間的一切成就、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?!?
——習近平
為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,培養學生艱苦奮斗、勤勞樸實,熱愛勞動的中華美德。
近日,國際學校語文教研組認真組織學生開展“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”主題教育征文比賽活動。此次活動是在學生前期勞動實踐基礎上,執筆用最美的語言文字表達對勞動者的崇敬,歌頌勞動的偉大和光榮,并紛紛立志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奮斗,做新時代的優秀接班人。校內的優秀作品參加江都區征文比賽。
國際學??座i程同學在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“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”征文作品征集比賽中獲一等獎。
獲獎文章:
從暴雨到烈日
奶奶的眼睛越來越暗淡了。
“這人老了,眼兒也不中用了?!蹦棠坛錆M鄉音的話語時常飄在空中,像是在問我,又像是問她自己。
奶奶的眼病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了。數周前,她驚奇地發現,那塊電子表上的數字,已經不大能看清了。她常告訴別人錯差的時間,也常因此誤了事宜。一股惶恐之情在她腦中油然而生,她不時感嘆自己“人老了”,“沒用了”,“兒女有為了”,“自己可以享清福了”。
她害怕,害怕自己終有一天失去光明,害怕自己會成為兒女的累贅,害怕自己碌碌無為一生而到老被人遺忘。我去看她時,她的眼睛黯淡無光,像失了星星的夜幕,又像沒了演員的帷幕,渾濁的眼珠骨碌地轉,眼角結了層霧灰色的翳,幾滴老淚不時悄然落下。她念叨著自己“身體不行了”,“時間不多了”,邊傴僂著身子,干咳幾聲。
陰霾厚重,在她心中久而揮之不去。她絮叨著,流露出不想活的念頭。她拒絕服用治眼病的藥,拒絕任何人的來訪,拒絕吃一日三餐。媽媽于心不忍,總是悄悄地走入奶奶的房間,靜靜地坐在她身旁,低語:“您別傷著自己,有我們這些做小輩的在,您只管頤享天倫之樂?!?
一連下了幾天的暴雨,天空灰沉沉的。奶奶依舊很消極。她有時看向墻角生銹的鋤、鈀,有時盯著自己年輕時的黑白照片,有時眺望窗外鄉下一壟壟土地發呆。
也許是與朦朧天地相處久了發現朦朧之美而不感朦朧,也許是與孤獨結伴久了便和孤獨為友而不感孤獨吧!
“嘿?!奶奶好!”一放學回家,發現奶奶坐在門口,我便熱情地招呼著她,“今兒您怎么坐這了,您老好好散心吧!”
“欸,下午好!”她點了點頭,轉頭向我示意。我大吃一驚——奶奶竟然笑了,破天荒地掛著一絲微笑。那笑容在飽經風霜的面頰上,綻放著。淺淺一抹,但觸人心弦。仿佛秋日“我花開后百花殺”的菊,不華麗,顯端莊;仿佛冬月“不經一番寒徹骨”的梅,不嬌柔,迎寒放。
“已是懸崖百丈冰啊……猶有花枝俏……”
我剛轉身離去,耳畔便響起她清亮的唱詞。
原來奶奶趁我們外出時,將院外蓬亂瘋長的花木修建了一番,長短不一,別有韻味;她又將媽媽未剝完的小半盆蠶豆剝好了。勞動帶給她片刻的、久違的快慰——讓她做,她畢竟也年事逾高了;不讓她做,又斷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撐。我們決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——既不贊成也不反對。
陰霾一掃而空。奶奶先是在家里做家務,給媽媽打下手。一次,她大膽小心地拆洗了我的一雙鞋,光潔如新。她望著我,眼眸透出一種澄澈,如山間一掬可愛的涌泉,如夜空中最亮的啟明星。頂亮的眼睛有靈氣似的轉著。
我理所應當贊美她。
天漸漸轉晴,烈日當空,她回到鄉下,在我們荒廢了幾輩人的田壟上又翻土,又施肥,又播種。嫩芽們,鉆出泥土生長起來,你們給貧瘠的黃土帶來了生氣,你們給沉淪的心靈,帶來了希望。春風啊,拂過她蒼老的臉龐,使她精神,奏響春之聲吧!春雨啊,滋潤她干涸的心田,使她振奮,揭開春之幕吧!
我們理所應當敬佩她。
“這人老了,眼睛不好使,雙手還靈活的很哩,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忘!”春風把奶奶爽朗的鄉音吹入我耳中。
什么是真正的“勞動”?實干!對,奶奶這一輩的實干人切身理解了勞動的本質,體會著可愛的勞動。
勞動創造了人,人因勞動而發光發熱,活出精彩;勞動造就了生活,生活因勞動而優哉游哉,精彩紛呈……勞動也導演了許多其他的奇跡,但不可否認——盡管勞動本身平淡無奇……
孔鵬程 七<4>班 國際學校
指導老師:陳清